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不断制裁也导致俄罗斯金融市场接连受挫,卢布贬值 。
3月31日 ,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签署法令,规定从4月1日起,来自“不友好”国家的公司应先在俄罗斯银行开设卢布账户 ,然后通过该账户购买俄罗斯天然气。
此前的3月23日,俄罗斯发布天然气卢布计划,宣布天然气只接受卢布付款。3月25日,俄罗斯央行宣布以固定价格用5000卢布兑换1克黄金 。
在此期间 ,卢布一扫之前贬值的阴霾,上演了持续的“大反攻 ”。
据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分析师白雪介绍,俄罗斯近期宣布了一系列“组合拳”措施 ,如用卢布结算天然气 、用黄金锚定卢布等,可视为对西方制裁的反制措施。主要目的是利用其能源出口大国的重要地位,尤其是欧洲对其天然气的高度依赖 ,通过天然气和黄金锚定卢布,迅速稳定其国内金融市场和卢布汇率。
俄罗斯的天然气卢布方案会直接让人想起美国的石油美元体系 。几十年前,美国用石油来维持美元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这一幕能否在卢布重现?俄罗斯以卢布为武器的反击会扰乱美元体系吗?基于外部货币(黄金和大宗商品)的布雷顿森林体系3.0的脚步会像瑞士瑞信银行集团的利率策略师Zoltan·波扎尔认为的那样逼近吗?
基准石油美元体系?
天然气卢布方案 ,很难不让人想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石油美元体系。
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黄金储备和贸易顺差迅速增加 。在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加持下,1947年7月 ,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
但美元具有一国主权货币、国际支付结算货币 、储备货币、国际定价货币等多重身份。一方面,它需要不断输出美元,以维持日益增长的国际市场交易和储蓄需求;另一方面 ,固定汇率制度限制了美元的贬值 。美国需要保持长期的国际收支顺差,回流美元稳定汇率。一个问题出现了。
1971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全球货币体系进入主权信用货币时代 。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 ,在外汇储备资产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岌岌可危时达到近75%。届时,美元已经成为石油等大宗商品定价和结算的主要货币。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给西方国家带来了石油危机和经济危机 。作为“工业的血液 ”,国际原油战略不言而喻。但美元与黄金脱钩后,美元对石油的相对购买力也大幅下降。
如何才能保持美元的价值以及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答案是石油。当时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而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 。两国签署了一项秘密协议,协议规定美国将向沙特阿拉伯提供军事保护。作为交换,沙特阿拉伯将继续使用美元作为沙特石油贸易的唯一计价和结算货币。
得益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为美元积累的巨大优势 ,美元在体系崩溃后依然是最重要的国际货币 。与美元挂钩有利于被交易商品的价格稳定和交易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石油金融衍生品的收益和成本计算。基于此,美国随后逐渐与石油输出国组织主要石油出口和输出国达成共识 ,美元成为石油输出国组织石油贸易的唯一计价和结算货币,石油美元体系由此形成。
由于石油在世界上的分布极不均匀,石油贸易也使得石油进口国需要大量的美元 ,这就迫使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储备美元用于石油贸易,美元逐渐建立起垄断优势 。
1978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不到10年 ,美元作为全球外汇储备的份额达到80%,高于以往任何一年。
在美元脱离黄金,贬值威胁其国际货币地位的不利条件下 ,以石油危机为契机,将美元与石油挂钩,成功挽救了美元的世界货币霸主地位。那么,天然气卢布方案有这个能力吗?事实上 ,虽然欧盟所需的天然气约有40%来自俄罗斯,但用卢布交易天然气仍存在诸多困难 。
首先,俄罗斯提出的“天然气卢布”是主观要求 ,卢布本身不具备成为天然气定价和报价货币的客观条件。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表示,用卢布交易天然气是俄罗斯“愿意展示自己的力量”,是俄罗斯的主观和自我需求。
“俄罗斯用卢布给别人送货 ,但别人能不能接受卢布更重要 。”谭雅玲表示,用卢布交易天然气是俄展示实力的意图,谁能接受用卢布购买天然气是一个重要问题。
实际上 ,天然气卢布方案不同于石油美元体系。在石油美元体系中,美元是石油的定价和报价货币,但卢布不是天然气的定价和报价货币 ,用卢布定价的天然气仍然受制于美元。“俄罗斯做出这一决定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和权力,但从国际标准和国际资格来看,它不具备这一条件 。 ”谭雅玲说。
其次,欧盟内部对俄罗斯制裁态度的分歧也是卢布天然气计划可持续性的不确定因素。
最大的分歧来自制裁是否针对俄罗斯能源部门 。欧盟约40%的进口天然气和30%的进口原油来自俄罗斯。德国是俄罗斯能源在欧盟的最大买家。德国总理安吉拉·舒尔茨明确反对停止从俄罗斯进口能源 。比利时首相德克鲁也认为 ,欧盟不应该考虑对俄罗斯实施会削弱本国经济的制裁。
与西欧相反,与俄罗斯相邻的东欧国家由于担心成为俄罗斯的下一个目标,希望对俄罗斯实施更严厉的制裁。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都认为 ,能源制裁是阻止俄罗斯为军事行动筹集资金的重要手段 。
G7声明提到,要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加快向清洁能源过渡。然而 ,远远不能解渴,俄乌冲突影响了欧盟经济和人民生活。最近欧盟能源价格飙升,通货膨胀率剧增 。
“现在欧盟表态了 ,出现了分化。许多国家反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另一方面,俄罗斯和乌克兰正在开始谈判,第一阶段的良好迹象已经出来。”谭雅玲告诉记者 。
长期来看 ,天然气卢布方案难以为继。然而,在短期内,尽管欧盟多国领导人表态排除以卢布支付能源供应的可能性,认为这是“单方面违反现有协议” ,但欧洲国家最终仍可能被迫接受这一定价政策。
“短期内,考虑到即使欧盟今年从美国额外进口15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后,天然气仍有40%的需求缺口 ,很大概率仍需从俄罗斯进口 。 ”白雪告诉记者。
它能动摇美元的地位吗?
一个“卢布结算令”不仅带来了欧洲天然气价格的大幅上涨,也使卢布在此前暴跌的基础上大幅升值。经过连续几个交易日的逆袭,目前 ,卢布已经从3月7日的历史低点0.0064一度反弹至0.012,反弹幅度约为80% 。
在这场与西方国家的能源博弈中,俄罗斯抛出了“卢布与黄金挂钩”的大招 ,初步起到了快速稳定卢布汇率的显著作用。那么,这种“卢布-天然气-黄金 ”挂钩的方案会动摇目前的美元体系吗?
“没有太大影响。”他在接受谭雅玲《国家商报》采访时表示,这只是俄方单方面做出的决定 ,现在对手方是购买还是支付卢布还是一个问号 。如果他们接受卢布,或者用卢布购买,这些国家也要承担很大的风险。目前俄罗斯石油出口因战乱受阻,国内金融市场也出现波动 ,未来经济支撑可能下降。“没有人会找到一种有风险的货币来用于交易结算和其他目的,卢布也不是黄金或石油的定价和估价货币 。目前全球体系中的其他货币没有办法对抗或平衡美元。”
“从短期来看,这一政策可能会推动欧俄能源贸易的去美元化 ,在一定程度上动摇美元在全球大宗能源商品贸易结算中的主导地位,并可能引发其他国家试图效仿,跟随美元化进程 ,但还远远不足以对美元体系产生重大影响。 ”东方金诚研发部分析师白雪告诉《国家商报》。
白雪解释说,这里的黄金和卢布兑换只是单向交易,即只能用黄金购买卢布 ,而卢布不能兑换黄金 。因此,卢布并没有完全与黄金挂钩,无法与美元此前作为金本位货币的地位相提并论;此外 ,卢布的国际贸易结算地位不高,币值稳定性差,短期内无法被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主流货币。
全球储备资产如何放置?
二战后 ,美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黄金源源不断地涌入美国,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但石油美元体系诞生了,为美元继续称霸世界经济奠定了基础。如今 ,美元被反复用于加强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制裁,被市场批评为对其主导地位的“滥用”,是对美元信用的打击。
3月初 ,作为制裁俄罗斯的措施之一,欧美决定将7家俄罗斯银行从SWIFT系统中移除,其中包括俄罗斯主要外贸银行 。据统计 ,俄罗斯是全球第二大SWIFT用户,俄罗斯金融机构每天在全球进行的外汇交易价值约为460亿美元,其中80%以美元计价。
SWIFT作为支付指令报文标准制定、指令传输和处理的基础设施,在国际支付结算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 ,离开SWIFT,首先冲击的是国际贸易,长期影响国际融资能力 。
然而 ,高盛(Goldman Sachs)和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等大型华尔街机构警告称,不要滥用快速制裁。这一措施很可能是徒劳的,甚至可能在未来几年内适得其反。受限国家往往会采取SWIFT的替代措施 ,迫使各国重新思考美元的角色,这将破坏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 。那么这种趋势势必会进一步推动全球市场绕开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结算体系。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正伟在接受《全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的全球政治权力和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既有合理性,也有冲突性。一方面,权力是过去美元储备能够称霸世界的原因 ,保证了储备支付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美国根据主观好恶决定是否让其他国家买单,甚至带有很强的随意性。比如这次俄乌冲突,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制裁 ,俄罗斯储备的支付功能在需要的时候就丧失了 。这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其他国家应该考虑在哪里以及如何储存外汇储备。
一个办法是增加黄金的持有量,但是从全球的黄金供应量来看,如果按照现在的价格来估算 ,黄金肯定是满足不了储备的需求的。除了黄金,如果一种商品像黄金一样被广泛接受,有价值 ,而且体积小,容易储存,那么选择就不多了 。
在此基础上 ,鲁政委进一步提出了储备资产存储的两种可能,用两个关键词来概括,即“供应链可控”和“多元化 ”。
具体来说 ,面对紧急情况下被制裁的可能性,各国最终都会把注意力放在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上,这其实是一个供应链问题。“那么在下一阶段,各国将开始考虑是否在自己可控的区域内提高供应链的应变能力 。就像我们说的‘藏粮于地 ,储粮于己’,我们把储备放在一个可控的 、有弹性的供应链中。现在,过多的美元似乎是一个挑战。”鲁政委告诉记者 。
“当然 ,保证供应链弹性的办法可能有点太大了。退而求其次是高度分散在世界主要货币或储备资产中。遇到特殊挑战的时候,比如个别国家和美国发生一些摩擦,可能不是所有国家都站在美国一边 。这个时候 ,或许非美储备会发挥一些作用。”鲁政委说。
多国力推“去美元化”
事实上,面对美元的强势,一些经济体和组织也在努力避免美元的统治地位。例如 ,2019年初,英国、法国和德国建立了INSTEX机制,该机制不使用美元进行结算 ,旨在避免美国的制裁,维持与伊朗的贸易 。
这不是个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推进去美元化的进程。比如俄罗斯、土耳其 、墨西哥减持美元资产和美债;印度等央行加速购买黄金以调整外储结构,增加非美元货币储备;新兴经济体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此前已宣布在三国贸易结算中使用非美元货币或本币交易;在不同经济体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之间签署广泛的本币互换协议;建立本币金融信息系统 ,如中国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和俄罗斯的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 。
“随着美欧对俄罗斯制裁的升级,以及俄罗斯相应的去美元化措施予以回击,将带动更多经济体加快国际化的各种尝试 ,因此货币体系多元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朗。 ”白雪告诉记者,虽然美元的地位会因为全球美元化进程的加快而被削弱,但鉴于美国目前的综合实力及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短时间内还没有一种货币可以直接挑战美元的霸权地位。
据Wind统计,在国际支付的市场份额上,美元占比近40% ,近几年全球第一;从全球外汇储备来看,2021年末,美元官方储备达到7.08万亿美元 ,约占全球外汇储备的60% 。尽管其份额明显低于前几年,但仍将其他货币远远甩在后面。
鲁政委提到,去美元化会对美元的地位产生一些影响,意味着它过去几乎一统江湖的局面会改变 ,市场份额会降低。然而,美元不太可能变得像其他非美货币一样 。总的来说,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力量能够保证美元在世界主要地区的流通。
“这是矛盾的两面 ,一种国际标准货币。如果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作为保障,它几乎不会成为全球的本位货币,但正是因为有强大的综合国力 ,才纵容了自己的独断专行 。实际上是对其储备货币地位的损害。其实就是两者之间的权衡,最后我们要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鲁政委告诉记者。
有争议的布雷顿森林体系3.0
瑞士瑞信银行集团利率策略师Zoltan·波扎尔认为,建立在黄金支持基础上的布雷顿森林体系1.0 ,前期已经被建立在内部货币(美国国债)基础上的布雷顿森林体系2.0所取代,但在俄国外汇储备被冻结后,布雷顿森林体系2.0的基础崩溃 ,随后将转变为建立在外部货币(黄金和大宗商品)基础上的布雷顿森林体系3.0 。全球货币体系将与以前大不相同。
虽然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3.0的讨论已经出现,但佐尔坦波扎尔的观点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
但在中国银行(601988)原副行长王永利看来,“这可能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在他看来,未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将发生深刻变化 ,但所谓的“布雷顿森林体系3.0 ”无法实现,国际货币体系不能再退回到以黄金或任何其他商品为基础的体系 。货币从实物货币到信用货币的发展规律表明,这种回归黄金货币的思想 ,或者说黄金金本位制,甚至是黄金和许多商品的综合本位制,难以保持货币总量与财富价值相对应的基本要求 ,必然会陷入严重通货紧缩的困境,严重阻碍经济社会发展。
根据王永利的分析,在缺乏全球一体化治理的情况下 ,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只能在国家或区域主权货币的基础上推进。可能的思路是:一是积极推进国家间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和央行货币互换协议项下的跨境经贸本币结算,使各国央行锁定货币互换利率并承担本国货币的汇率风险,扩大本币的使用范围 ,减少汇率风险的外溢和对他国货币的依赖与储备 。二是深化IMF改革,考虑将国际金融的重要基础设施SWIFT纳入IMF管理,增强SWIFT的“中立、共享 、安全”属性。
温馨提示:美元上扬金价走高,油价暴跌6% ,静待非农报告指引。具体操作请关注网APP,市场瞬息万变,投资需谨慎 ,操作策略仅供参考 。



